歡迎到以下社群與鼠鼠互動
你是否也曾因為「要無私一點」這種觀念而感到壓力重重?我們從小被教育要替他人著想、要懂得給予,但——為自己著想,真的是一種自私嗎?
20 世紀提倡個人主義的哲學家安・蘭德曾說:
「人類被教導,自我是邪惡的代名詞,而無私才是最高的美德。但唯有自我,才擁有思想、感受、判斷與行動的能力。」
這一篇文章,我想從「人性」的角度,聊聊為什麼真正的利他,是從好好照顧自己開始。

|人性是什麼?
人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穩定不變的特質。就像水遇熱會蒸發,植物會行光合作用,這些反應不會因為我們「下命令」就改變。

同樣的,人也有許多與生俱來、不能忽視的需求。這些需求,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行為與情緒狀態。
|人類的五大需求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 1943 年提出「人類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的需求如金字塔般,從基礎一路往上共有五層:

生理需求:吃飽睡好,才能活下去
當你肚子餓、口渴、想睡,身體會自動給出訊號,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如果忽視它,我們可能連思考都變困難,甚至為了生存採取極端行為——例如搶奪食物。

👉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最基本的「愛自己」。
安全需求:讓自己活得穩穩的
我們需要感到「安全」:例如有穩定的收入、住所、健康保障、人際關係等。
如果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現焦慮、恐懼、不信任,甚至無法放鬆地與人相處,嚴重而會引發心理或身理上的疾病。
我曾經認識一位朋友,從小被灌輸「社會很危險」的觀念,導致這樣的信念使他出門都感到沒有安全感而時常焦慮。

👉 給自己一份安全感,是對自己的溫柔與負責。
延伸閱讀:《解密焦慮型依附》:如何克服關係中的痛苦,重建安全感
愛與歸屬感:我們需要被連結
根據研究,我們比起金錢,更渴望與他人連結。人類天生是社會性的動物,孤獨感會刺激大腦產生「痛覺」,就像身體受傷一樣。
當我們太久沒有與人互動,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不被需要。

👉 建立連結,維持親密與互動,是愛自己的社交補給品。
延伸閱讀:『人際關係』不再是選擇,而是幸福的關鍵
尊重需求:我有價值,我值得被肯定
尊重分成兩種:
- 內在尊重:對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有信心
- 外在尊重:被他人認同與讚賞
當我們努力被看見、想表現得更好,背後其實就是在滿足這一層的需求。

👉 學會肯定自己,也接納來自他人的肯定,是尊重自己的表現。
延伸閱讀:六大自我肯定來源:自信只是其中之一!?
自我實現需求:活出真正的自己
當前面四層都穩定後,人會開始想探索自我、實現理想、發揮天賦,並找到人生意義。這不是單單「成功」而已,而是「我活出了我想成為的樣子」。

👉 這時候的「自我」,不再是自私,而是一種對生命的真誠與熱愛。
延伸閱讀:這樣賺錢超能有熱忱!只需找到這四個要素
|愛自己,也是愛眾人
你會發現:我們每一層的需求,都是自然反應、無法被壓抑的。當我們懂得照顧自己,滿足這些需求,我們的狀態會更穩定、更平衡,也更有餘力去照顧他人。
真正的無私,不是犧牲自己,而是先好好愛自己,才能讓愛自然地流動出去。
延伸閱讀:幸福科學:讓你每天都快樂的4種神奇化學物質
【本文內容為”鼠鼠學生活 Learn Life”所有,未經授權請勿私自擷取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