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以下社群與鼠鼠互動
根據知名組織心理學家塔莎歐里希的研究,全世界有高達95%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自我認識”的能力,但實際上只有15%的人真正擁有這個能力。而這個能力在心理學中也叫做『自我覺察』,也就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是否知道目前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有沒有符合某一個角色應該有的表現或符合其他人對自己的期待】。簡單來說,就是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想要什麼”、以及”如何達到自己的目標”。
為什麼自我覺察這麼重要呢?
許多研究都顯示,良好的自我覺察對一個人是否能夠擁有成功和快樂佔了關鍵性的地位。
如果我們不會自我覺察,就沒有辦法分辨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自己所想要的樣子,也不太知道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下好壞究竟是如何。這樣對生活一切朦朧的狀況無礙,會對我們在人際關係或自我實現上產生極大的障礙。
舉例來說,有些人會在生活中明明一直感到不快樂或不滿意,但始終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或者原本覺得人生都過得很滿意,但直到一次的事件或經歷才發現目前的狀態並不是自己真正所追求的。後來才後悔為什麼我不早點知道。這些都是對自己的了解不夠完整的後果。
我也有一位朋友,因為當初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是在家庭及朋友的鼓吹下,覺得先找到一個穩定且有發展的工作再說。最後他選擇了上軍校,未來打算當個軍官。畢業後也順利當了軍官,準備過著大家眼中經濟穩定又順遂的生活。但是有一天他跟我分享,他開始慢慢地覺得軍中的生活不是他要的,甚至認為人生還能做更多不一樣的事情。他一直很想多去闖一闖,可是又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害怕出去之後也沒有一個穩定的生活及滿意的工作。最可怕的是時間又一點一滴地過去,一旦老了之後就真的沒機會了。但不甘願又沒有辦法做些什麼的狀態,成為每天困擾著他的煩惱與憂愁。看到那樣的他讓我見證到了原來一個人對自己一無所知的狀態,真的會成為阻礙人追求理想生活的障礙。

如何提升自我覺察能力呢?
所以如果你想要給予自己一個想要的人生,就一定要先了解這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我是誰」。所以接下來,我將會分享以前到現在常用的自我覺察的三個簡單提問,方便每一個人加強自我了解的能力。而這些提問也讓我在人資顧問的工作中幫助了不少人找到對自己的認識,並且通往想要的人生。所以讓我們一起拿起筆記本,來自我認識吧!
第一個問題:依照個人的感覺寫下對目前人生的狀態是滿意、不滿意還是普通。
這個提問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我們更有方向地去發現對於現在人生中的狀態,從而找到讓我們可以改進及保持的方向。當然也可以用分數的形式來回答,隨大家的喜好打分即可。而”人生”是一個非常大方向的詞,我自己習慣把影響人生的幾大關鍵因素列下來,分別由親情、友情、愛情、工作、自我、金錢。當然這樣的分類沒有絕對,如果你想要分得更細也是可以的。有些書籍也有把興趣、健康等等也列進去。那部分可以由大家自由發揮,只要你覺得會影響到你人生快樂或滿意的因素都可以列進去。

第二個問題:讓你滿意或不滿意,又或者是普通的感覺是什麼?
為什麼我們要寫下感覺呢?因為感覺其實就是最直接判斷對於現狀喜好的反應。你可以說感覺感受其實就是身體在與你溝通的一種方式,它正在引導你往這個方向做覺察,因為這裡更對著你發生某種體驗。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嘴巴雖然這麼說,但是感覺卻是最老實的」。所以將感覺描述出來之後,我們就可以更真實地了解每天心情好與不好的體驗到底是什麼。

第三個問題:這些感覺的背後具體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之所以不認識自己,有一部分也是因為不能具體地知道自己喜好究竟是什麼。所以翻譯自己的感覺感受的能力非常重要。當問題清楚了,我們對於人生的掌握度也就變高了。套一句吉德林法則所說的:「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把問題清楚地寫下來,其實問題就解決了一半了。這裡,我人在什麼時候在哪裡,有過用什麼,他做了什麼事情或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分享一個技巧,加強描述事情的能力,就是在描述事情的時候,描述的內容要有人、時、地、物。像是

結論
好,當三個問題都做得差不多之後,有沒有發現在寫完以前跟寫完之後,對於自己的理解程度變高了?當然一定有很多人在一開始是沒有辦法寫得具體,或者是回答出感覺來。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在《深度洞察力》這本書裡面也有提到,了解自己是一個終身的命題。沒有人天生就了解自己,包括我自己,在學習自我認識的過程中,也都是透過好多的書籍、影片、甚至與人交流,才越來越能夠具體地回答出來自己的一切。所以不管做出來的呈現怎麼樣,都要不斷地去嘗試學習。也不要忘記可以多跟身旁的朋友討論。
“自我覺察”只能用這篇文章的方法嗎?
這是不一定的。我知道有些人會用寫日記、分析一天的呈現、創作、看影集等等。甚至市面上有很多書籍及課程,光是自我提問的方式就有好多種。另外還有很多不一樣的顧問級課程都能夠幫助我們提升自我覺察能力。我鼓勵大家多為自己嘗試一番,但記得上課以前要做好功課,別花冤枉錢嘍。
最後我認為,認識自己並沒有一個終點,自我認識就像是呼吸一樣,是一個隨時會伴隨著我們的本能。只是因為現今的環境及工業化的教育,讓我們暫時忘記了它。而這個訓練只是把這個天生擁有的本能找回來而已。所以你也發現提問其實都是很簡單,而且平常我們也很常遇到這樣的一些問題。

提問感覺很簡單,但為什麼大多數的人會不認識自己?
那為什麼明明這些提問都這麼簡單,我們也很常遇到,也很常被別人問到,那還是會讓我們不夠認識自己呢?這裡我的體會是自我覺察並不是只是很單純地在認識自己,而是在讓我們學習當一個最關心自己的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改變,所以提問雖然是簡單的而維持自我覺察的習慣卻是困難的。當我們保持一個關心自己的意願,加上更豐富的提問,才能夠透過不一樣的角度來認識不一樣的自己。而且畢竟這一生中與自己相處最久的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果我們不當一個最懂自己的人,還有誰能懂我們呢?大家說,對嗎?
【本文內容為”鼠鼠學生活 Learn Life”所有,未經授權請勿私自擷取及轉載】